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活動短波】長者照顧關懷講座--「喘息的力量-累了,來杯咖啡吧」講座報導

法鼓山護法總會城中分會,為了體系內的護法義工,於8月15號在二樓大殿,舉辦了一系列的長者關懷照顧的課程。邀請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辜琮瑜老師來與大家分享,主題是「喘息的力量-累了,來杯咖啡吧」。

透過此講座來了解,該如何運用社會資源來協助自己照顧親人,及在照顧別人的同時也知道該如何照顧自己。

課程的開始,辜老師分享喘息這件事情,是沒有道理可言的,在忙碌的生活中, 無論適逢什麼,好好活著,才能照顧好自己與照顧好別人。這絕對不是老生常談,因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辜老師說提早凋零的照顧者,往往都是忘記自己的命只有一條,沒有在照顧他人的同時也照顧自己。人生也只有一次,失去就沒了,如果不懂得找時機與了解自己的需求,讓自己有個喘息的空檔,往往會造成不可預期的結果。例如曾經有一位照顧者因過勞(猛爆性肝炎)而往生,造成家人彼此都難以接受的狀況。老師分享人生要活得像貓一樣,隨時休息、隨時玩耍,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時就去睡覺,懂得活在的每一個當下。

辜老師分享「喘息不是知識,也不是道理,而是與自己生命的連結與沉澱」。如果當下覺得身體與心理都是緊繃的狀態,表示該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時間了。在日常生活中,去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獨處空間或是自己熟悉的地方,例如廚房、躺椅上........,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使自己能夠放鬆下來;亦或者找一個大自然的地點,好好眺望遠方來進行放鬆與休息。

老師分享喘息的提醒與練習,是可以落實在生活上的。喘息並不是刻意作什麼事才叫做喘息,喘息就像呼吸,只是比尋常的呼吸深一點、長一點、舒緩一點,不管是任何事情、任何狀態,只要能讓自己感覺到放鬆、紓壓,就能重新獲得能量和心力。

如果有感覺到身心不協調時,可以回到呼吸上來觀察呼吸、體驗放鬆,隨時隨地讓放鬆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聖嚴法師說的:「禪修的每一秒、每一次呼吸、每一個念頭,都是新鮮的,身心都在不斷地享受新的變化」,都是活在新鮮的感覺裡,享受新鮮的感覺。

辜老師還分享了發現喜歡的事情是很重要的一個習慣,因為喜歡這件事情,是生活的動機、動力,意味著會積極的參與。不要去聽或太在意別人對你志向的定義,人常常會因為周遭環境的影響(制約現象),使自己的情緒緊張(不安)、表達和感覺退縮(被否決),導致無法與他人正常的互動,久而久之就會把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造成不想、不願、害怕變化,慢慢開始覺得人生了無新意。

例如小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想到什麼就表達什麼,卻會因為大人的無心的話語(責備)而受到傷害(被約制)。如此的制約現象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則可能會造互動上的陰影產生。

之後辜老師分享老害防止的觀念,那什麼是老害防止呢? 那就是:
● 不受變老的現象而受苦,重新和自己的身體、情緒建立良好的關係
● 讓自己保持健康狀態,不是祈求不生病,而是老的自在、有活力
● 不影響別人因自己的老所苦,不是拒絕家人朋友的照顧與陪伴,而堅持什麼都要自己來,造成他人的苦惱與擔憂
● 找出讓自己精神、體力充沛的事物。

人在面對的生老病的過程中,要學習悲傷的時候,希望別人能了解到你的悲傷(表達);
別人對你好的時候,你也要接納別人的好(面對)。而真心相互扶持的朋友是彼此用心對待、用真誠的心相處,不覺得對方是負擔、是罣礙。

在與別人相處的過程中,大家都希望被肯定、被接納,但誰去做肯定別人的人呢?
其實每個人都願意伸出援手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會不一樣,猶如聖嚴師父說:「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去體認一期一會,都是新鮮的,珍惜每一次的相聚,專心對待相遇的每一個人,學習每個當下都能盡心盡力付出,於是別離而無法再會時,就不會有太多的遺憾與感到無奈。
有時候孤獨是一種享受而不是寂寞。辜老師說:「孤獨是一種境界,寂寞是一種情緒」。
在與自己獨處時,比較能看見自己的心,明白自己的需要,就可以讓內心經常保持平靜、安寧的狀態。

課程的尾聲,辜老師分享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雖然短時間覺得可以自己來,不需要麻煩別人,但長時間就需要量心量力。當需要被照顧時不能逞強、不要用扛的、用撐的,因為在兩者之間的連結,其實就是一種獨立與依賴的關係,只要都懂得彼此的關聯性,就能真正的照顧好對方。

課程結束後,由演期法師與演根法師帶領大家做坐姿的動禪,來體驗放鬆與身心的方法,之後透過觀想海印三昧,體驗自己心如大海,不受外在因素而影響自己,使自己能回到當下。演期法師帶領觀想後期許大家每天都能留一個短暫的時間,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空檔,體驗方法來放鬆身心。或者可以來山上的海印三昧走走,來看看風景,也可以到歡喜地喝杯咖啡休息一下,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來喘息,透過方法來調適身心,使自己能過的心安自在來勉勵大家。

◎文:法鼓山護法總會 服務處
◎圖:陳俊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