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用心,只為讓更多人知道佛法的好
沿著新竹市區的街道,一路來到位於北區的中山路,穿越橫跨在客雅溪上的中山橋,法鼓山護法總會新竹分會就在溪畔,靜靜地為新竹地區的民眾帶來一股佛法的清涼。從立著招牌的轉角處走進巷弄間,護法總會新竹分會正在一片寧靜中悄悄然地迎接著來客。
辦事處的正前方有一片綠茵,不遠處一座造型獨特的吊橋跨過溪水延伸到對岸的公園。走進辦事處,一樓供奉著觀音菩薩的聖像,一旁的視聽室則是信眾們透過多媒體修習佛法之處;二樓的空間是佛堂,寬敞方正的空間,既是信眾共修的場所,也是各項活動進行的空間。從窗口向外望,一片美麗的景色映入眼簾,能在此清淨地共修,一股安定的感覺油然而生。
大新竹地區重要的弘化據點
護法總會新竹分會是法鼓山北部地區最南方的弘化據點,也是大新竹地區的重要共修道場。民國79年,林鴻輝師兄向聖嚴法師提及,希望在新竹地區成立共修據點的構想,同年十二月即成立共修處並商借正善講堂作為早期共修的場地,這便是法鼓山新竹共修處成立的緣由,直到民國94年正式更名為護法總會新竹分會。共修處成立之後,除固定的念佛、禪坐共修之外,更定期舉辦大悲懺法會以及許多活動,以接引地區民眾前來學佛共修。
「那個時候,我的小菩薩還很小,我就揹著他來辦事處當義工。從原本一星期一次、一星期三天,到天天都來做義工。」於是,鄭陳暖師姐就成為辦事處的第一位專職人員。天性害羞內向的鄭陳暖師姐為了能夠勝任辦事處專職的任務,而克服自我的障礙學習面對人群、與人溝通,並且積極的參與法鼓山的各項培訓課程,養成工作所需的種種技能。因此,從未接觸活動企劃的她,竟能一手包辦企劃案、宣傳文案等工作;甚至為做好慰訪工作而去進修大學社工及心理的學程。在讚嘆師姐如此用心的同時,她卻說:「其實,我很感恩法鼓山總是舉辦各種義工培訓課程,讓我有機會學習到這麼多。」
在地合作推廣佛法和理念
二十多年來,護法總會新竹分會在歷屆召委和地區信眾的努力下,日益茁壯。除了平日固定的共修活動之外,辦事處也積極地走入社區,將各項活動推展到新竹縣市各個角落。「像我們不久前規劃了一次戶外禪的活動,就把一百多個人帶到峨嵋湖去,還跟當地的學校合作,邀請當地居民參加,這樣當地的人,還有觀光的人潮就有機會認識法鼓山、親近法鼓山了。」現任召委楊晉銨師兄以實際的例子,說明辦事處推廣法鼓山理念的用心。
護法總會新竹分會在規劃活動時,總是十分用心地在每一個小細節上,無論是活動的內容、流程,甚至是場地的安排,處處可見巧思,只為能在活動中接引更多民眾認識法鼓山的理念、精進學佛。「我們舉辦的活動大部份都是符合信眾的需要而規劃的,活動的地點也儘量考量到新竹縣市的各個角落去。」以服務的精神規劃出來的活動才是真正讓參與者歡喜感動的活動。
雙贏的弱勢學童課輔計劃
此外,護法總會新竹分會也透過對在地弱勢家庭的慰訪關懷,發現這些家庭的需要而成立了兒童課輔班。辦事處的課輔班是以法鼓山的理念為基礎,強化品格教育為主,課業輔導為輔,經由法鼓山義工的慰訪,並以關懷戶的家庭狀況來評估小朋友的需要,而擇定受輔導的對象,義工師資有學校的老師以及交通大學的學生,結合法鼓山的義工而成為學輔團隊。這項弱勢學童的課輔計劃也受到香山區朝山國小校長的支持,自民國96年開始出借學校的場地,供作法鼓山課輔班使用,以照顧大庄、內湖等區的弱勢學童。
「這些大哥哥、大姊姊原來也是不知道要怎麼跟這些小朋友相處,現在都變得很喜歡小孩子了。」原來,在參與課輔工作之前,辦事處都會對這些義工進行行前教育的培訓,將法鼓山的理念分享給義工們,並且提供溝通與關懷的技巧,幫助團隊成員帶領小朋友,讓大朋友們不再排斥與小朋友的互動,而能更有耐心地與之相處。另一方面,有些小朋友原本個性十分叛逆,在加入課輔班,經過幾年的品格教育養成之後,認知行為有了大幅度的轉變,成為有禮貌且懂事的孩子,更加入了法鼓山義工的行列。
護法總會新竹分會平日裡開放大眾禮佛,週一至週三及週六皆有共修活動,歡迎新竹地區的民眾就近前往參與共修或加入義工的行列,讓我們一起廣種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