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位於臺中市豐原區圓環東路及北陽路口,臺中市葫蘆敦文化中心隔壁,是護法總會豐原分會(原法鼓山豐原辦事處)所在地點。富人文氣息、停車方便,又有電梯設備,優質的共修場所,不僅是法鼓山信眾共修的地方,更是接引不少當地民眾親近佛法的好所在。
護法總會豐原分會的成立,源於二十多年前,多位當地民眾因看了聖嚴法師的著作,找到了法鼓山當時在臺中市柳川東路的臺中分院。為了參加禪坐共修,這些信眾經常往返豐原、臺中兩地,初期彼此間並不熟識,直到1989年,前往金山參加法鼓山的朝山活動,才開始互動熱絡起來。
1996年,住在豐原區水源路的信眾林義鐘提供住家樓上的空間,做為簡易的共修場所,節省眾人舟車往返的時間。沒多久,來共修的人愈來愈多,住家已經無法容納,1997年便搬至豐原區圓環南路,念佛、禪坐、法器共修、兒童讀經班等活動陸續增加。1999年發生震驚全臺的921地震,聖嚴法師親至中部災區關懷,並到豐原關懷信眾。當時,護法總會豐原分會與省立豐原醫院聯合組成關懷小組,持續關懷及協助災區居民。
由於圓環南路的共修場所樓下多為餐廳及舞蹈教室,2000年再度搬家。「當時搬到圓環西路的新地點,樓下是網咖,也不是理想的地點。」前召委陳榮裕笑著說,即使地點不十分理想,但想找到空間夠大、租金便宜的地方不容易,大家也就隨順因緣,安住下來共修。
早期的護法總會豐原分會,由王柏潭、林承緒及陳榮裕三位前任召委先後接力,當年三位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王柏潭負責禪坐會、林承緒負責念佛會、陳榮裕負責助念關懷,三位盡心盡力投入,以分會為家,尤其當年尚未成家的林承緒,每天下班後更直接「回」分會。
「在圓環南路、圓環西路時,環境可以用『簡陋』來形容。」陳榮裕回憶,即使資源不足,大家想辦法護持,所有東西充分運用,「連現在分會的桌子,還是當年從柳川東路的臺中分院拿回來,整修後繼續使用的。」
2011年,曾參加法鼓山社會菁英禪三的馮玉芳,回到豐原看到分會的地點,便和先生李昌吉一起發心,將新建好的房子無償提供給法鼓山使用,也因此,護法總會豐原分會第四度搬遷,終於有了現今的理想地點,弘化及教育活動更加蓬勃開展。
2012年,聖嚴書院佛學班首次在護法總會豐原分會開班,共有二百多位信眾報名,非常踴躍。透過佛學班課程,讓豐原信眾能以正信佛法為依歸,認識並認同法鼓山的理念。三年佛學班結業後,接續開辦普賢行願班,還成立了「福慧自在」、「學佛群疑」二個讀書會,學員們主動回到分會當義工,持續解行並重的學習。
目前每個月固定舉辦大悲懺法會,還有例行的禪坐和念佛共修、讀書會、助念法器練習、地藏經練習外,2017年更積極推動許多活動,接引豐原地區信眾親近道場,包括:常源法師弘講觀音法門、義工及家屬至總本山參與洗石、《聖嚴法師年譜》分享會等,歡迎豐原地區及臨近居民來參加。
交通
交通方式 |
公車 |
搭乘「206、91、152、90延、235、208、208、90、207、91、209、6506」至「葫蘆墩文化中心」站,往北陽路方向前行,至北陽路左轉,即可抵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