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要做,正要人做的,我來吧!」中永和辦事處召委盧宛平謹記聖嚴師父這句教導。她在工程顧問公司擔任設計工程師長達三十年,當 同事工作忙不過來、心靈需要安慰的時 候,她總會善巧地伸出援手,幫忙化解困難。這位理性與感性兼具的女工程師,對身邊的大小事總是默默承擔。三年前她開始擔任中永和地區召委,從中學習到更多圓滿的處事方法。今年悅眾成長營的諸多體驗,就讓她深刻感受到,團隊之間的凝聚力,除了要仰賴共同理念,「心」的感受更不能忽視。
今年五月法鼓山上的悅眾成長營,中永和地區共有二十八位悅眾參加,儘管大家共事多年成就了許多活動,但如此朝夕相處卻是第一次的體驗,他們白天一起上課,學習溝通技巧與說話藝術; 晚上則同住文理學院禪悅書苑,「我們都是一起摸黑回寮房,因為大家對環境不孰悉,我就專門負責找哪裡階梯少? 哪裡有電梯可搭?讓大家可以省省腳力。」此舉的貼心,讓膝蓋辛苦的師姊 們輕鬆許多,未料,就這樣收到其中一位菩薩的感謝卡,讓她感動不已。
透過這次成長營,盧宛平發現成員間彼此的「關係」明顯跨進一大步,大家會像家人般一起切蛋糕慶生,地區資深菩薩甚至會當眾感謝新進菩薩,這種「互開心門」的感覺,溫暖且明朗。她表示,過去大家只想到,如何有效率把事做好,卻忽略了資深菩薩和新進菩薩之間,有不同世代的思惟和做事習慣,若沒能好好善解對方,很容易錯過彼此的好意。她非常感恩成長營中所整理來的情境語彙,對於修正自己經常衝口而出卻易傷人的慣用語,非常受用。
「心五四」更是她日常生活的重要指引。一九九三年,她和同修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三寶,同修是北四轄區前任轄召,下班後忙於體系義工事務,她負責照料孩子和公婆,直到孩子成人,才投入體系服務。她笑說:「現在終於輪到我出來服務大家了。」如今同修主要陪伴照顧九十歲的母親,二十六年來,兩位佛弟子如實實踐了「四安」, 安家之外,也安心、安身更安業,並發願接引更多人親近佛法。她感恩說道:「有佛法滋養的生活,會 有『平安』的甜,而且是持續的甜。」
◎文: 楊雅穎
◎本文採自<護法季刊>2019.07復刊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