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勸募 「領班」 歡 用誠懇分享法鼓山

勸募 「領班」 歡 用誠懇分享法鼓山-戴慧如

二十年前剛出社會時,因第一份工作的老闆護持佛教團體,首次接觸佛教。因緣巧合,又在電視上看到聖嚴師父弘法開示,覺得這位法師對佛法的講解很中肯,之後我上網搜尋「法鼓山」,查到了雲集寺的前身─佳里共修處,開始親近法鼓山。

不久,接引我的呂明芳師姊希望我能加入護持,便自然地成為護持會員。原本只想當個護持會員,後來楊銹錦師姊鼓勵我嘗試勸募工作,她告訴我勸募的心態,是「勸人來學佛,安住道場」,不必有「人數」、 「業績」壓力, 為我開啟勸募護法的大門。

我的個性內向,一開始先從自己熟悉的人勸募,鼓勵家人護持法鼓山。法鼓山的形象好,讓人很放心,家人、親戚都二話不說加入護持行列。接著,每天接觸的同事也會問我關於信仰的問題,我就把握機會接引他們。參加朋友聚會時,當有人問起我在做什麼,我就將在法鼓山體驗到的好分享給大家,也許是我的態度很誠懇,他們都很樂意進一步了解。 度很誠懇,他們都很樂意進一步了解。另外,為人助念也是勸募的因緣,當家屬感受到佛事的莊嚴、攝受,想要回饋法鼓山,我便會鼓勵他們加入護持會員。

勸募是打團體戰,我只是站在第一線接引,就像「領班」,我的背後有整個法鼓山團體支持,從法師、專職到義工等,都是我堅強的後盾,讓人感到很安心。我常告訴勸募對象,希望他們能給我們「服務」的機會,除了助念、還有念佛共修、法會、禪修、佛學課程等,一定可以找到與自己相應的法門;畢竟,向人勸募是希望大家「歡喜布施」之外,更能親近、安住道場,才能進一步認識法鼓山的理念。

--護法季刊2015.07 復刊第3期.pdf

◎文: 邱惠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