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從念子孫改念佛

佛法,是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海山區土城悅眾郭瑞香六年多前退休後,因初級禪訓班的因緣進入法鼓山,不僅陪伴父親和婆婆走好最後一段路,更看見了晚年喪偶的母親郭翁彩雲學佛後的成長。「媽媽一輩子以夫為天、小孩為地,她的世界一度只有這個家。」由於先前照顧重病的父親,母親心力交瘁,子女不放心其獨居嘉義,將她接到臺北照顧,但生活習慣的差異,加上與年幼的孫子關係疏遠,老菩薩找不到情緒的出口。


正好土城開辦首屆長青班,郭瑞香便為母親報名參加。「雖然長青班講師多用國語上課,媽媽不識字又重聽,對於法義了解有限,但攝受的環境,讓她耳濡目染,自然熏習佛法。」長青班安排了八式動禪、隨喜誦經、禪藝與生活佛法等豐富內容,彩雲老菩薩儘管看不懂經文,也能跟著念《心經》、《阿彌陀經》等,還認識了一群同齡朋友,大大開拓了生活圈。這段期間,郭瑞香每逢週二前往天南寺當義工時,也邀母親一起參與殿堂組出坡。師兄姊們會請她幫忙掃地、整理方墊蒲團,讓平時在家無事可做的老菩薩,有了繼續奉獻的機會。


「人家說『易子而教』,其實『易老而養』也很好。」郭瑞香反思自己和母親的相處,有時因太過親密,耐心不足:「很感恩法鼓山師兄姊這樣陪伴我老菩薩,經常給予讚美跟回饋,幫助她肯定自己的價值。」當母親感受到被真誠接納,逐漸願意敞開心胸,平時與子女難以啟口的心結,在面對其他師兄姊的關懷時,較能侃侃而談,獲得紓解。「對母親來講,父親往生之後,反而開展人生另一階段的學習歷程。」郭瑞香見到母親一步步轉變,從念子念孫到念佛,也愈來愈勇於嘗試新事物。


每天早上,彩雲老菩薩撥著一○八顆念珠,並以手指記數,虔心念誦一萬三千遍佛號,接著去上長青班或當義工,還會跟著女兒參加法會或網路共修。


以往家境不富裕,因此老菩薩勤儉持家,較少布施,但來到長青班和道場,得知眾人享用的點心,皆是他人親手做或買來,便生起回饋心,多次主動供養大眾點心,也常隨喜功德。八十二歲的彩雲老菩薩用更寬廣的心感受世界,活出倍加精彩的晚年。(本文摘自〈護法季刊〉2018.1 第13期)


◎文:林何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