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恩心承擔,用慚愧心成長-卓櫻麗
「從來沒想過我會當召委。」二○一二年接任中正萬華區召委的卓櫻麗分享,聖嚴師父圓寂後,她想為團體盡點心力,剛好前任召委詢問她的意願,於是沒多想就答應了。懷抱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心態接下任務,她卻苦笑說:「擔任召委第一年,在開山觀音前哭了好多回……」
由於地區分有助念、禪坐、念佛、讀書會等多個組別,各組運作有賴大眾一起分工合作,卓櫻麗過去鮮少參與地區事務、對法務不熟悉,光是找人就讓她頭疼,加上當時適逢兩個地區的過渡期,如何凝聚向心力、接引新人…..壓力排山倒海而來,卓櫻麗急著應對、調整,結果換來「霸氣」兩個字,和接不完的客訴。
「以前沒有對境,總以為自己底子厚工夫深,沒想到一遇到事情就像爬山踩空,砰地一聲墜至谷底。」經營有機饅頭店的卓櫻麗坦承,自己的個性很急也很緊,加上在家當老闆慣了,遇到不合我意的事,就會順著習氣走,因此推動法務的過程經常碰了一鼻子灰。
「師父說:『任勞者必堪忍怨,任事者必遭批評。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評之中藏金玉。』」每每遭遇挫折、想要退縮時,她就會去翻師父的書、看《大法鼓》,從中反省、調整心態。回想自己以前也常批評、抱怨,如今當了召委,更能體會箇中的滋味。
多了一分包容與感恩,卓櫻麗一改以往只會在佛菩薩面前吐苦水、抱委屈的態度,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廣納各方建議,她開始透過每月一次的會議與共讀,重新認識地區悅眾、 從中發掘菩薩的長才。 慢慢地, 老幹新枝攜手合作,開展出不一樣的氣象,她笑說:「重新再爬起真的很痛,但慚愧懺悔之後,生起感恩心,因緣就轉變了。」
二年後,任期屆滿,卓櫻麗生起的第一個念頭是:「我不想做了。」但隨之而起的第二念是:「不做,可以嗎?我在逃避什麼?」重新檢視自己對佛法、對團體的信心與願心,卓櫻麗不再退縮,再次接棒,「這次沒有預設任何立場,只是把握當下、隨順因緣盡力而為!」
「四年下來,收穫最多的是自己,感恩這趟旅程遇到的每位菩薩,他們都是我的上等福田。」回首來時路,她說,各地區的法務、生態、文化、運作模式不同,沒有公式可循,就像修行一樣,唯有親自摸索過的經驗與成長,才是自己的。
◎文:許翠谷
◎本文採自<護法季刊>2015.04復刊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