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行的時候,無論有任何聲音,聽到就只是聽到,不要去想是什麼聲音,只要專注在踏下去的這一步的感受就好。」在淡水辦事處的戶外禪活動中,資深悅眾陳良盛簡要說明後,不疾不徐引導眾人從中華佛教文化館出發,大家用上方法,彷彿一下子便走到北投近郊山上。「怎麼這麼快!」「今天走路都不會喘!」一趟戶外經行,眾人異口同聲表示「很受用」。生命故事陳良盛
學禪修二十多年的陳良盛,笑稱自己是工作狂,做事總是全心投入的他,早期法鼓山在三義、基隆等地舉辦大專青年禪七、菩薩戒,他不僅幫忙送貨,也擔任外護,打板、搖鈴、打掃、洗碗、搬東西,樣樣都來,「需要做什麼,我就盡可能去做。」他回憶二○○二年於三義舉辦千人禪修營,「當時幫忙將原是工廠的廠房變成道場,從早忙到晚,回到家,已經是三個月後的事了。」做事專注的陳良盛,卻也曾因此受到聖嚴師父提點。
原來法鼓山草創之初,他上山常住三年,具有木工專長的他,為男眾寮房圖書室裝潢。當時整天工作,連晚上也不休息,即使法師前來關懷,他仍一心只想將事情完成,絲毫未去注意身邊的事。隔幾天晚上,師父也來關懷:「良盛菩薩,有這麼趕嗎?」他一聽,想著:師父是指工作趕,還是心在趕呢?「現在做,好像整個山上都聽到了哦。」經師父一點,他才「醒過來」,日後做事不只專心投入,更懂得觀照周遭環境,照顧好自己與他人。
由於長年學佛、打坐,讓陳良盛對於病痛和生死,非常地淡然和豁達。多年前,他身上陸續發現腫瘤,歷經檢查、開刀、電療、化療等過程,卻從不擔心自己的狀況,即使醫生告知病況不樂觀,他依然平靜回答醫生:「知道了,謝謝。」一般病人開刀後躺著休養,他則在床上打坐,照著禪修方法,知道它痛,看著它、接受它,「本來就會痛,抗拒還是會痛,不如接受痛,它自然就緩和下來。」如此安定的身心,讓醫護人員大感驚訝,大家都說:「良盛師兄是去醫院打禪七、禪二十一。」陳良盛感恩禪堂堂主果醒法師的關懷鼓勵:「體內癌眾生跟你有緣,藉用你的身體來共修。」
六年來與癌眾生和平相處,最近醫師告知他,檢查報告顯示病情已轉好了。「我沒有什麼體驗,只是因為生活中碰上了,不得不用師父所教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他坦率表示自己還在學習,願與大家共勉:「持續修行,沒有會與不會,只有純熟和不純熟而已。」(摘自<護法季刊>2017.10 第12期)
◎文:陳玫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