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18 9/1 蘭陽講堂-別讓記憶說再見

別讓記憶說再見


「認知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誤解,而錯失了尊嚴照護、貼心陪伴的機會!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統計,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認知症,全世界已有超過5000萬名患者。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台灣認知症人口老化速度已領先全世界,91日蘭陽講堂「老得平安」系列講座的主題正是大家關心的「別讓記憶說再見—認知症的預防與照護」,特別邀請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以及長照政策研究者伊佳奇教授蒞臨演講。


伊教授一開始先幫「失智症」正名為「認知症」,教授表示若一直使用錯誤的名稱會讓大眾誤認此一疾病等同於痴呆、老番癲、靈魂被魔神仔抓走,甚至會認為患者是故意找碴等,因錯誤的認知而影響對患者的照護。因此,要先認識疾病,才能知道照護的方法。
當我們腦部開始退化,認知功能逐漸受損,所謂的認知症就悄悄地影響我們。罹病者會「逐漸」失去下列功能:記憶力、判斷力、辨識力、執行力、定向感、空間感、語言能力等。哪一部分先受損,那部分所負責的功能就無法正常運作。高齡者因退化關係,腦部受損部位不只一個,每個部位退化的速度也不一。雖然90%~95%的認知症類型至今尚無藥可治療,但35%是有機會在生活中預防的。


教授提到一些因子會提高認知症的罹患率,包括教育程度低、聽力差、高血壓、肥胖、抽菸、憂鬱、不運動、離群索居、糖尿病等。因此建議大家平常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一些保護因子,像是智能儲備、多運動、社交網路、可溝通的伴侶、地中海飲食、控制三高等,就可以降低認知症找上門的機率。



目前全球先進國家都認為「非藥物療法」是認知症的第一線治療,伊教授除了是認知症領域專家,也是實際的照護者。為照顧自己失智的父親,教授辭去大學教職,陪伴父親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十二年的旅程。教授特別強調照護者應該根據患者的生命史來為他量身訂做照護方法,由照護者來決定生活的內容,給予患者有品質、有尊嚴的照顧。



然而,照護認知症患者的生活,只有走過的人,才能深知其甘苦。因為「認知症」照護病程長、不同病程所需的知識與技能不同,亟須跨領域學習,深深挑戰照護者的心理、精神與體力。過程中也撞擊照護者的人生與價值,必須要不斷學習新知、凝聚家庭共識與力量、整合社會資源才能圓滿照護的工作。這樣漫長而艱辛的路程,如果沒有發慈悲心、發大弘願是很難撐持到終點的。



講座尾聲,伊教授以聖嚴師父法語「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來勉勵大家,唯有身心健康的照護者才能創造出有品質的照護。伊教授毫不藏私的慷慨分享,讓與會菩薩收穫滿滿。有聽眾分享:原本懷抱些許的疑惑前來,聽完演講有豁然開朗、如釋重負的感覺!在漫漫照護的路上,因為有了正確的認知,將減少彼此許多的遺憾。

「老得平安」系列講座,下一場將於1020日由蔡兆勳醫師以「如何面對死亡恐懼」為題,藉由瞭解來提昇面對死亡的智慧與勇氣!請上蘭陽分院官網:http://ly.ddm.org.tw報名,或電(03)961-0296洽詢。

/ 蘭陽分院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