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12【兒童營】播下善良、美好的種子

◎文:洪宗弼

  回想剛進大學時,對社團最為投入的那幾年中,也曾到過偏鄉 ,辦過幾次服務性質的營隊。這些營隊偏向娛樂性、趣味性,營隊較多的心力放在感官的刺激,無法觸及到精神層次,可以說是「吃喝玩樂有餘,精神含量不足」。這時候,對於法鼓山的認知僅止於「法鼓山」三個字。

  日後,因為好友的盛情邀約,而參加了法鼓山的一些活動,也才對法鼓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想,朋友的影響固然重要,但如果這個地方沒有我認同的價值,我是不會久待的,階段性任務一了自然就會抽身。

  最後,我選擇讓這段緣份持續下去,最深層的原因是出於認同。因為聖嚴法師將佛法提煉、轉化為人人懂得的具體而可操作的概念、準則,對於當今社會焦慮徬徨、無感無助的人心,無疑是一帖良方。孔孟莊老,自是另一番畫面,無人將其下貫為世間法,啟迪世人,縱使玄思精微,終究是無補於世。

   兒童營將理念化做小菩薩能懂的課程,像「路的旅程」單元,老師用一段繪本的故事作為引導,讓小菩薩從中去感受、思考「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接著透過小活動,讓小菩薩反思生活周遭,哪些物品是「想要」,哪些才是「需要」。這些,彷彿看到聖嚴法師化身千萬,一指靈光點向這些小幼苗。他遍灑法雨、淨化人間的這份悲願,是我萬般感佩的,我看到和教育緊扣相連的價值。尋常人把教育定位為知識的傳授,充其量只能算是初階要求;培養獨立思考、判斷能力,形塑出胸中那把不偏不倚的尺則是其次。教出有「人味」的人:心量開闊、平等尊重、懂得聆聽、不以追求小我為滿足,這才是關鍵,這,在法鼓山的理念中都可以看得見蹤影。

  幼年期是奠定人格典型的關鍵階段,兒童營一方面向下紮根於小菩薩身上,一方面薪火相傳,薪不盡,則火不滅。
  
  營期前,對營隊會遇到的事不免感到忐忑,不時的擔心常常籠罩心頭,泰半都是多餘的操心;營期間,時時擔心諸如:小菩薩會不會又去踩蒲團、爭執打架?點心時間會不會吃過頭,讓全大殿的人都在等我們?…等等,這些擔心,往往扼殺、拘限住每個當下本可逍遙自適的心境。所幸四天下來,問題不少,無法彌補的錯誤則沒有,也算差可告慰的了。

  今年農禪寺兒童營,因水月道場施工,場地無著,所以挪借雲來寺作為場地。即使親如家人,因為作息不同而起爭執的事就時有所聞,何況是牽動上百人的活動。時間、空間…等等一切因素的配合,都需要彼此的體諒、包容。其中難度最高莫過於午齋了。為了尊重雲來寺舊有的作息時間,兒童營全員務必在雲來寺用齋之前全部用畢。

  在營期間,我才看到自己,這種經驗不常有,日常生活總是為了自己在忙碌,以為世界上只有「我」,一個人只要能為別人起點什麼作用,不管對人對己,都是可喜的事。加上在營隊中看到許多老菩薩總是默默耕耘,我慢慢的也體會到,我們所做的一絲一毫,最直接的是成就自己,而後才是成就他人。

  兒童營最讓我讚嘆活動是「鼓動童心」。 淑貞老師用她精湛的鼓法修為,先從熟悉節拍、指令開始教導小菩薩,小菩薩到台上,面對著鼓具,出於對它的陌生感伴隨而來的虔敬,這份虔敬自然的在手握鼓棒時,讓心朝向專注的狀態,很快的就能跟隨指令敲出節奏。在淑貞老師帶領之下,讓這群年幼好動、片刻不得閒的小菩薩,從雙手一起一落之間,以聲攝心,敲出一聲聲整齊、撼人心弦的鼓聲。

  光仁老師所帶領的「經行」,讓小菩薩體驗收攝身心的經驗。光仁老師悠遠的聲調引領之下,慢步在靜謐寶相莊嚴的大殿中,或許不是每位小菩薩都能心領神會、契會於心,然而我們務求盡心,其餘的就隨緣吧。

   凡是動態課程,都可以看到菁蓮老師的身影。她簡直渾身都是招數,從「身體變形蟲」到「動感八式動禪」(因為小朋友覺得傳統的八式動禪太靜了,不夠有活力),展現出菁蓮老師創意、貼近童心的特質,有了她,整個活動就彷彿塗上了一層齒輪油,嬉笑不斷。

  「生命有多長」在講解之中,充分穿插機智問答,小朋友在這堂課中,充分展現小組的凝聚力,看到小菩薩忘情的揮舞雙手、隊輔哥哥姐姐陪小菩薩為答案絞盡腦汁,這幅景象,知性中,流露出活潑盎然的活力,身在其中,也不禁受到那股積極的氣氛的鼓動,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

  兒童營是開啟轉變的契機,小菩薩在這裡的任何經驗,專注、尊重、知福惜福…等等,或許不是立竿見影,但都是在心田播下善良、美好的種子,生命無形中因此而轉向,種子茁壯之後,將會擴散出去,影響更多的生命。最後,讓我想到電影《讓愛傳出去》,一個小男生,盡其所能的幫助身邊真正需要幫助、而他又有能力幫助的人,同時告訴這些人:「你也要如同我現在一樣,去幫助三個需要幫助的人。」善的循環就是這樣被建立起來的,看不見(無形),但很強大(效果很可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