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20/1/19【禪坐共修】農禪寺監院果毅法師開示

農曆新年前的週日,許多禪眾來到農禪寺禪堂參加禪坐共修,聆聽監院果毅法師開示,享受佛法美好法義。

本次繼續講述《永嘉證道歌》。法師勉勵大家,期盼以親近禪修而在瞬息萬變的忙碌生活中得到安定的方法與力量,就需要親近歷代祖師大德善法,更需要練習,並且在現實生活中好好做人。

「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法師以被打的身體痛與心痛來說明佛法的「真」與「妄」,並以師父的身教鼓勵大家在生活中練習「五蘊皆空」。

痛是真實或虛妄?被打的痛,若是真實,痛會永遠存在嗎?打完就不痛了?若是虛妄,一直被打也沒關係?佛法講的「真」與「妄」,是講因緣聚合中的存在與否。若存在,那個當下就為真;這是相對的存在。

舉例來說,有人多年前被罵了一句,當下非常難過;有人幾年後想起來已是雲淡風輕,但也有人放不下,想起時仍心痛。因緣條件都過了,照理說是「妄」,卻認為是「真」,還執取過去的因緣,如此註定要受苦。這苦是誰給的?自己。

何以如此自苦?因為認定當時的那個受委屈的我就是我,即便幾年之後想起來,現在的我仍為當年的我抱不平。大家都熟悉「五蘊皆空」,但是要讓感受空,實在不容易。

果毅法師以聖嚴師父的身教,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練習「五蘊皆空」。大家知道師父身體不好,有時上台說法前還在打點滴,有時才從美國回來當天就要講開示。但師父總是講得精彩,下台後才表示身體很不舒服,只是弟子們與大眾總是看不出來。

身體不舒服是「受」,如果一直注意這個受,心就是被這個境限制住。如果是沒有修行的心,又或者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心,就會被這個「受」牽著跑。有修行的人,心經過訓練;身體四大不平衡所造成受的差異,會有喜歡、討厭等感覺,但不會強烈執取它,不讓「想」、「行」、「識」往負面方向去作用,受影響的程度就低。如果我們曾經看過這樣的大修行人,就會理解到,原來修行可以如此紮實呈現在自己的眼前。

法師提醒大家,日常生活我們都在真妄之中,這一刻是真,下一刻因緣消失了就是妄。所以說「了知二法空無相」,一切都是因緣所成。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機會來學習、練習「五蘊皆空」。

「心鏡明鑑無碍,廓然瑩徹周沙界,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光非內外。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法師鼓勵大家,不執著於某個立場,讓心明澈清淨,在人際倫理的基礎上實踐修行。

禪宗常用明珠或鏡子來比喻心。鏡子照物,不留殘影相疊,這是不執著;明珠清澈,萬物照現其中,分不出物相內外,這是無分別。不執著於非如何不可,不執著於某個立場時,心會非常清澈清淨。

佛教徒學佛到一個程度,要能從他人的立場來看事情。當有堅持的立場時一定有衝突,即便那是佛法。佛法雖然在講空與無相的概念,但佛陀最終講的是在現世裡人與人之間如何和諧,這是倫理,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在倫理的基礎上講修行,去談解脫、空、無相。也因此,佛陀講了很多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比如「十善」,這些人際相處都做好了,才能體會佛法的核心。

然而有人會說,既然因緣空了還有因果嗎?法師提醒,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完全是誤解空的真正意涵。不執著空,但又抓著空,這是病;這就像為了避免溺水,卻又往火裡去。修行人必須有因果概念,勿落入極端。

學佛的人要觀察自己,自己就是最好的佛法實驗場所與觀察對象。我們常常把觀察對象及實驗場所放在別人身上,但學佛以及佛法都不是要對治別人的問題,其實應該往自己看才是。受苦的是自己,要解決自己的問題,要把對佛法的檢驗與反省放到自己身上。一天到晚檢驗別人、反省別人,只會造成對立與衝突。

法師再次提醒禪眾,學了佛就要懂得凡事都是因緣所成,也必須回到生活中修行。聖嚴師父曾說:「幸福是知足。知足的意思是,多也好,少也足,有也好,沒有也沒關係。」弘一大師說:「鹹有鹹的味道,淡有淡的滋味。」對於當下的因緣條件,安然接受它,享受它,不管它是鹹或淡,體會它,感受它,甚至是感恩它,想想:有人比我更不足,我能有這些是很不容易,對此感恩。

抱持這樣的想法,心就會是安定的,能感恩,願意奉獻;覺得自己夠多了,願意布施分享給別人,否則永遠會想要更多。學習布施奉獻,其實是學習捨,同時也在練習內心知足幸福的心態。

新春之際,回到生活中修行,瞭解「知足幸福」真義。這正是監院果毅法師送給大家的美好祝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