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19/9/15【禪坐共修】農禪寺監院果毅法師開示

延續上次對於「涅槃」的解說,果毅法師繼續引用經典中佛陀對「無餘涅槃」的解說。《雜阿含》962經,記載了一段執著於「十四無記」的婆蹉種請示佛陀:「涅槃」之後究竟是存在,還是不存的,追問佛陀給予解答。佛陀以火為比喻,煩惱如同火焰一般,當證悟涅槃就是煩惱徹底滅除,如果火焰熄滅了,還去探究火從哪個方向滅掉,根本是毫無意義的事。

世尊告知:「色已斷已知,受、想、行、識已斷已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無復生分,於未來世永不復起。」我們的煩惱根源是從五蘊身心而來,想要遠離煩惱,就要清楚五蘊的運作及其本質,而不執著。

佛說四聖諦,首先告訴我們「苦」是源自於五蘊和合而衍生出的種種事實。想要離苦,並不只是抹滅這些煩惱呈現出來的表象,而是懂得苦、無常、無我的道理之後,不去執著,才是徹底解決之道。

果毅法師進一步說明,五蘊身心呈現出來的種種,是一個「苦」的事實。若是養成對於外境隨時起貪、瞋、喜、惡的反應,就像是為火添薪、助長火勢,永遠無法滅火,永遠無法滅苦。

我們應該努力了解「苦」從何而來?並且建立正確的因緣、因果觀念。法師提醒,走在修行的路上,對於「苦」,一定要有很清楚的覺受,進而了解「集」--也就是苦從何而來,接著要提起修行的方法:「道」,才能真正「滅」苦。禪修,可以幫助我們安定、收攝身心,對於身口意業,能做更細微的觀照,也才能時時覺察起心動念,避免造作。

〈永嘉證道歌〉:「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意思是當有人說自己好或不好,我們的心是不動的,不受這些外境影響。對於毀謗、是非,也如同飲甘露水般,心裡只是靜靜地觀照,清楚知道有這些情形發生,了解一切有生有滅,都是無常;因為無常,所以苦。明白這些道理,進而練習不去執取這些現象,慢慢做到不受影響。

佛陀曾以兩個非常善巧的比喻,提醒我們面對自己內心的喜怒哀樂。第一,練習將起心動念當成空中的風,冷風、熱風、暖風……各式各樣的風,這些風是抓不住的,而且一定會過去。第二,又像是旅館的各種旅客,來來去去,無論是誰,都只是個過客。身心的「覺受」就像風,又像是旅客,練習著不執著,觀照覺受的生滅、無常,就會覺察五蘊身心帶來非常複雜而細微的感受,從而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境,都是練習的好契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