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17.12.23悅眾共識營心得分享

原來課是可以這樣上的。在12月23日蘭陽精舍舉辦的悅眾共識營中,講師張允雄、陳昆榮二位老師先簡單說明理論,再透過影片欣賞讓大家快速明瞭所要傳達的訊息,最後運用小組討論,讓我們能參照他人的想法與方法,來觀照自己內心的價值觀與盲點,學習將來面對問題時,能站在更高見林的位置上,以較有效且雙贏的方式來解決 。
如何營造愉悅的心靈道場是此次悅眾共識營中重要的討論議題。成功繞著快樂轉,有了快樂,就能破除低自我的現象,以平常心看待外界的各種訊息,就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採用適切的方針來解決。這其實就是「心五四」在生活中的運用。
‎快樂有三種型態。一感官享受的快樂,二專注投入的快樂,三生命意義的快樂。這三種快樂與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相似。以往我常忽略感官享受的快樂,但生理需求的基本滿足是基礎。身體在舒服的狀態心靈才能往上提昇,就如講師年邁的母親得到身體及心靈的關照後,便能捨得與分享。
當生理需求獲得滿足後就是安全的需求,也就是協助者要讓對方信任你是來幫助他的,彼此才有機會溝通,解決衝突。在解決問題時,要看到問題背後的需求,而非問題本身。 ‎
‎專注投入與生命意義的快樂,來自於找到自己的,投入對的位置或工作,歡喜做,享受做。更進一步,改善所存在的小宇宙,創造延續生命的支點。
來上課之前我心中一直有個疑惑:為何在修行的道場中仍會有一些紛紛擾擾。在此次課程中我終於有了答案:原來我們仍身在婆娑紅塵,身在眾生中,努力修行才能成為快樂的付出者,也就是所謂的菩薩。
文/林玉嘉菩薩 攝影/林文忠菩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