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楞嚴經》全妄即真.能用所用皆空寂

我們要如何超越煩惱的波浪,駕馭自己的心?

 

/吳羿德

 

鑽研楞嚴經多年的法鼓山禪堂堂主果醒法師,於129日蒞臨蘭陽分院蘭陽講堂,以「《楞嚴經》超越煩惱的波浪」為題,帶領眾人破浪前行,現場共計有188人與會。

 

堂主一開場,便以環遊娑婆世界為例,點出眾生在色聲香味觸法所產生的現象不停中流轉。心有如海水,隨時隨地都在波動,變現出種種煩惱,恰似海浪翻湧。

 

果醒法師也特地說明了心有兩個特質,有見聞覺知、覺照感知,紀錄的功能;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是默照。你的心一旦想感知什麼,妙明就變成無明,煩惱自生。而煩惱是自性的,不是境外來的。後念接前念,是無明的起源,就像一句問候,對方就知道你在對他說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只要念頭有「知」的對象,就產生了名為「影」、「響」的現象,也就是煩惱。

 

而整個演講過程中,果醒法師也隨眾提問來特別開示,互動頻繁,例如法師也藉著一位與會者的提問,說明了眾生之所以無明,正是因為把這樣的感受當成「我」、我的行為當成「我」、以為我說的話是「我」、我的樣子是「我」,執假為真。當身體敗壞之後,識心還以為肉身是自己,這就是在水陸法會總壇儀軌中所謂:香由心生,心由香達如果能轉有漏業為無漏業,轉有能所的心變沒有能所的心,放下執著,智慧自然就現前了。

 

果醒法師也分享了聖嚴師父在禪七的開示:悟者的知見正是同時看到不動的空性與現象,現象仍在.但人我是非已消失。世界仍在變動,心識仍在,只是不作用。也就是說,眾生總以聲相、色相生出分別心區分你我,但這些都只是心上的波浪而已,波浪沒有你我,終究會消失。心怎麼動都是緣起的現象,有如波浪如何湧動都離不開水。

 

最後,法師勉勵大家:懂了佛法裡的觀念,就要去想怎麼實踐,就像獲得了美好的菜單,若不去想如何品嘗,就嘗不到箇中滋味。學佛時的定與慧很困難,唯有實踐之後,才會明白哪裡還是散亂不通的,時刻覺察自己的狀態,才能越來越清楚。

 

「用佛法,人生沒煩惱—經典智慧,開啓自在人生」系列講座12/16最終場,將禮請常遠法師講述「《阿彌陀經》之生死自在」,歡迎一同持續學習佛法的智慧。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