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心香一瓣】精進禪二禪眾心得

心香一瓣

行無常 人皆苦 諸法無我
無天堂 一切空 涅槃寂靜
王子離開了宮殿 帶著心中的迷惘 尋找人生的解惑
看遍了生老病苦 嘗遍了輪迴業障 圓滿尋覓的功德
菩提樹下 度化眾生 悟出正道 眾生從此受惠
這不是個宗教 這不是求慰藉的地方
它並不是名神仙 它沒有改變世界
只擦拭沾滿灰塵的心(改寫自庭竹〈菩提樹下〉)


生命本是孤獨地存在,總是不斷變化,不停流轉,倘能不再向外緣求,身心便得以安適。「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每一片霎都能實實在在地感覺身心與環境合而為一,這既是修行的態度,也是生活的本色。人生苦短,諸多不愉快就讓它這樣吧,該把時間放在對的人、事、物上,唯老實用功,出離自我中心,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方為上乘。

蕭伯納嘗言:「Life isn't about finding yourself. Life is about creating yourself.」,而追求生命意義則是人生一轉化過程。第一天,赤裸雙腳在佳里公園自然經行時,豔陽、徐風、落果、蟬噪、黃髮、垂髫無不來會。不須開列清單,更不消註記「什麼時候,誰、誰、誰發生了什麼事」,清楚、知道就好,免得攪擾這浮生半日閒。第二天同時段,隨眾大殿跑香,腳步紛然同秋葉落地,嘩啦似大雨滂沱;於期間,鼻息一進一出,時而深沉,時而急促,肩頸部、腿部肌肉一鬆一緊,頻繁交錯。「停!」總護果謙法師猛然喝止,腳步是停了,卻抑不住胸臆大幅度起伏,及那震耳欲聾的喘息聲。登時,憶起年初禪堂護七隨眾作息的體會:人常盲從、好跟風,順著別人的意志行為,形同喪屍般活著。意欲品嘗「人間至味」,必得思辨「什麼對自己有意義?」循著這一理則,舉凡打坐、待人理事,潛心玩索「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味妙方,即能產生勁道,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令心專注於善所緣境。

大殿如座遊心場,讓人體驗心的自由,即便全程禁語、身體歷盡苦境:心識散亂昏沉、腿部痠痛癢麻等,「放腿?還是繼續『楗』(臺語:kīng)下去?」、「齋飯裡的地瓜葉、水果沙拉特別好吃!下一餐會有什麼菜色,「《方案設計與評估》組員回覆Line訊息了沒?」等心念,卻仍東馳西逐,自由自在。當擁有的愈多,愈是妄念紛飛,愈不知道知足!大殿中,上一支香,方法運用得力,志得意滿;下一支香,卻因食過飽、身倦怠等因素,如坐針氈,甚而忿忿不平。倘使打坐常叨念「不管妄念,回到方法」、「能有,很好;沒有,也沒關係」,學習佛陀的智慧,當妄念現前之際,不與之對抗,而是用慚愧、懺悔、感恩的心來融化它,心裡便較能舒坦些,而日常生活也是如此。自由尚需仰仗外在因緣,而自在卻只消當下與自己同在;快樂不如安樂,快樂充其量是倏忽即逝的滿足,然安樂竟是安穩綿亙的喜悅。人生無常,無法擁有,只能經歷;若曉了這一點,則知無所謂失去,僅僅是體驗過一回罷了!

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打坐時,生活中,乃至工作的時候,透過隨息法、數息法、念佛法、念佛數數法等任一適合自己的方法,使自己一心不亂,充分放鬆、調柔身心;同時,運用正知、正念觀照自己的語默動靜,同CPU主機板升級般,藉資提升個人的心理素質,樹立個人威儀,繼而和光同塵,讓環境互動的關係能夠和諧。透過禪修省思、覺察的歷程,慢慢沉澱心地風光,細細體會身心變化,心扉自然慢慢敞開,而人生如同攀岳,瞭望每處風景時,反覆咀嚼:「怎麼活著的?」、「怎麼過來的?」、「怎麼看見的?」憑著省思過去、覺察當下,不難發現:痛苦也是美的,進而奠基在既有的體驗上,創造獨樹一幟的生活品味。

文 / 蔡演續
圖 / 陳慧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