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19/8/18【禪坐共修】農禪寺監院果毅法師開示

繼七月份介紹《七車經》中,以七部車子譬喻七個終至無餘涅槃的修行次第,果毅法師為了回應菩薩們的提問,進一步說明譬喻與涅槃的意涵。

《七車經》是講述波斯匿王為了要在一天之內,從舍衛國到婆雞帝城,便在兩地之間準備了七部車子,一一換乘。佛陀以此七車譬喻,說明「戒淨、心淨、見淨、疑蓋淨、道非道知見淨、道跡知見淨、道跡斷智淨」等七個終至「無餘涅槃」的修行次第。

因為「持戒」而得清淨,進而「心」清淨、「知見」清淨,這三者說明因持守戒定慧而能得清淨。而當「知見」清淨,「疑蓋」自能相對減少。

果毅法師特別指出「疑」是對於善法、不善法無法清楚分辨。當戒定慧持守清淨之後,便有能力分辨何謂善法、何謂不善法,進而全然明瞭「道與非道的知見」,達到「道跡知見淨」,也就是能了了分明地堅定前行,走向「道跡斷智淨」,終能獲得究竟的智慧。佛陀便將這樣的境界,稱之為「無餘涅槃」。

「涅槃」也譯為「泥洹」,梵文或巴利文都有熄滅、清涼、遠離煩惱、解脫之意。果毅法師引用無著比丘(Bhikkhu Anālayo)的論述,深入介紹涅槃的兩層意涵。第一,是指從不善心的根源也就是貪瞋癡三毒中,徹底解脫;第二,是將源自於五蘊身心、對於自我感最微細的執著,完全滅除。

人是由五蘊身心和合而成,要去除以為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的「自我感」,也必須從覺照五蘊身心開始著手。「色」、「受」、「想」、「行」就像一顆顆種子,種在「識」的土壤中,仰賴由貪而生起喜悅之感的水,不停地灌溉,這種「自我感」才能不斷地滋長。因此,要能滅除微細的自我感、徹底放下對於五蘊身心的執著、永遠不起煩惱,才是所謂的證得涅槃。

涅槃,並非落入虛無主義的斷滅論,更不是萬有合一的不二論。執斷滅論者,對於身心世界產生強烈的厭離感,甚至企圖毀滅自我,這是因為他們仍執五蘊為真。執不二論者,則是透過深度的禪定力,去除主體、客體的對立,便以為獲得整體合一的結果,就是涅槃。涅槃的真義是指完全捨棄主體與客體的分別,而非兩者的結合。

果毅法師說,經典告訴我們涅槃是不可思不可議的,也就是無法用語言文字來做瞭解或認知;因此涅槃變得遙不可及,又帶有神秘色彩。但這個修行的終極目標,不該是想像中的,而應該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也必須從每一個舉心動念中修行。

聖嚴師父便是從大乘菩薩道的精神,詮釋涅槃的積極意涵。果毅法師要現場禪眾先行閱讀收錄於《找回自己》書中的〈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一文,9/15的開示將作詳細的說明。

TOP